您所在位置:首页 >> 涉农信息 >> 农业要闻

美国海水养殖业高效发展的关键举措及经验启示

2017-12-25 作者:

  摘要:美国海水养殖业的高效发展得益于其行政管理措施的有效统筹、财政资金投入的雄厚支持、科研网络体系的强劲支撑、配套产业体系的有力保障和产业协会组织的协同配合。现阶段中国海水养殖业若要实现高效发展,应积极借鉴美国海水养殖成功经验,尽快建立养殖生态管理模式,完善海水养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强化海水养殖科技支撑作用,重视海水养殖技术创新及实践推广工作;加快海水养殖产业合作组织建设,提升海水养殖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完善海水养殖配套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海水养殖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关键词:美国,海水养殖业,高效发展,生态管理模式,经验

  作为一个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美国由包括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在内的50个州和一个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国土总面积937.26万km2。其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靠墨西哥湾,海岸线长达22 680km,本土多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尽管自1964年以来,中国海水养殖业的年产量高居世界第一,但就从平均产值来看,中国海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却与产量大国地位相差甚远。比较而言,智利、挪威和美国的海水养殖产量自2001年起均位居世界前15位,但从单位海水养殖产品创造的经济价值来看,三者养殖海产品的单位产值均远高于中国养殖海产品的单位产值。其中,美国海水养殖业尽管产量自2000年以来始终在世界第11~15位变化,但其养殖海产品的单位产值在同期却一直保持在世界第6~8位的位置,远高于中国同期世界第9~12位的排位,基本是同年度中国养殖海产品单位产值的2~3倍。鉴于此,本文在考察美国海水养殖业总体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剖析支撑美国海水养殖业高效发展的关键举措,以期为中国海水养殖业高效发展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1 美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从实践来看,美国水产养殖业的起源归溯于美国垂钓活动的兴起。尽管1871年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联邦鱼类和渔业委员会来加强鱼类的增殖放流力度,但囿于长久以来水产养殖业并未得到政府部门的持续重视,美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缓慢。比较而言,美国的水产养殖业真正发展源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斑点叉尾鮰规模化养殖。1978年,美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水产养殖发展计划;1980年,美国总统正式签署了《美国水产养殖条例》,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管理,水产养殖产量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1]。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内对海产品表现出强劲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美国的海产品贸易赤字快速上升,此种经济发展情境极大程度地刺激了政府管理部门,海水养殖业也由此开始引起美国政府的发展兴趣和政策关注,并在商务部国家海洋和大气署(NOAA)下属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2]的统筹管理下实现了稳定地发展①。

  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目前美国的海水养殖品种以鱼类和贝类为主。其中,海水养殖的鱼类品种主要是大西洋鲑鱼(俗称三文鱼),目前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沿岸海域,实践中多采用围栏网箱和深水网箱进行海水养殖,而且标准养殖密度随时间变化基本保持在15~25kg/m3[3]。自1986年起,美国大西洋鲑鱼产量快速增长特征较为显著。具体来看,美国大西洋鲑鱼产量从1986年的8t已增至2014年的1.87万t,年均增长率高达31.92%,其产值也由1986年的6.66万美元增至2014年的7 618.63万美元②。

  与之对应,目前贝类在美国沿海各州均有养殖,东北部地区、墨西哥湾和西华盛顿州的北太平洋沿岸则是相对集中的3个贝类养殖中心,实践中,文蛤和牡蛎是主要的贝类养殖品种,一般采取海床底播和投放网袋,或在水中吊挂网袋、铁笼、筏式等方式进行养殖活动。其中,文蛤产量已由1986年的0.51万t增至2014年的2.84万t,年均增长6.32%,其产值由1986年的420.99万美元增至2014年的6 333.87万美元。然而,牡蛎(具体包括美国牡蛎和太平洋牡蛎两大品种)的产量变化较为平缓,相比于1986年的12.77万t产量,2014年的产量也仅为12.28万t,其产值则由1986年的4 253.96万美元增至2014年的1.4亿美元,获得了相对较高的经济效益。从养殖品种结构来看,不难发现牡蛎养殖产量比重有所下降,文蛤和大西洋鲑鱼的产量比重则呈上升态势,三者的养殖产量占美国海水养殖产量的比重已由1986年的91.37%、3.67%、0.005 7%变化为2014年的66.79%、15.45%和10.18%,显然牡蛎在美国海水养殖业中的龙头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动摇。

  从养殖海域来看,美国海水养殖业的作业海域以大西洋海域为主。除个别年份(1990年和2004年)以外,大西洋海域的海水养殖产量自1984年起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已由1984年的10.7万t增至2014年的14.72万t,年均增长率1.07%,其产值也由1984年的3 645.99万美元增至2014年的2.6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6.81%。与之相比,太平洋海域的海水养殖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态势,相比于1984年的3.5万t产量,2014年的产量也仅有3.67万t,对应的产值也由1984年的1 328.14万美元增至2014年的1.03亿美元,实现了7.07%的年均增长率。

  整体而言,在历届美国政府海水养殖政策的持续推动下,通过社会各方力量的协同努力,依托高效的海水养殖科技体系,美国海水养殖业长期以来获得了稳定发展。从实际发展历程来看,除个别年份(1990年和2004年)以外,美国海水养殖业产量一直呈平缓增长态势。FAO的渔业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海水养殖产量已从1984年的14.2万t增至2014年的18.39万t,年均增长率仅有0.87%;相应的产值则由1984年的0.5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3.6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6.86%;单位海水养殖产量的产值更是由1984年的每吨352.11美元增至2014年的

  2 美国海水养殖业高效发展的关键措施

  2.1 行政管理措施的有效统筹

  为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高效发展,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水养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截至目前,美国现行的渔业法律主要有《渔业保护和管理法》《濒危物种保护法》《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和《鱼类野生生物法》4部,经过1976、1978、1980、1982、1994和1996年6次修订后日臻完善,并已建成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4]。例如,针对海水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实践中积极推广最佳管理实践(BMPs)模式[5];针对生物污染问题,美国渔业管理部门及鱼类与野生动物保护机构根据《濒危物种保护法》开展大西洋野生鲑保护活动,并与加拿大签订了双边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双方合作来降低鲑类养殖对野生鲑的影响;针对有机物污染和化学污染问题,美国不仅实施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而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投资与信息共享机制,同时还构建了环境友好型海水养殖监管机制。

  2.2 财政资金投入的雄厚支持

  历届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海水养殖财政资金的投入强度,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撑NMFS正常运转、支持海水养殖相关科技研究以及构建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监管框架。1998—2006年,NOAA共1 500万美元资金用于资助提高具有商业娱乐价值的海洋贝类及鱼类产量的科学研究。在此期间,NOAA每年还投入1 500万~2 000万美元用于支持商业水产养殖开发及野生种群重建研究项目(不包括鲑鱼)。2006年,NOAA又单项投入360万美元用于资助国家海洋水产养殖计划(NMAI)下的11个海水养殖示范和研究子项目。2008年,美国总统年度财政预算单独增加300万美元用以推动NOAA建立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商业模式监管框架。2017年,NOAA计划投入包括太平洋海岸鲑鱼恢复项目基金在内的10.16亿美元用于保障NMFS的持续运作和水产养殖相关科学研究,同时增投152.5万美元用于水产养殖安全方面的监管与专业研究。

  2.3 科研网络体系的强劲支撑

  目前,NMFS设置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太平洋和阿拉斯加6大渔业科研中心,每个渔业科研中心均下设2~8个实验室。实践中,NMFS所属的20多个实验室协同美国25所涉海高校(如华盛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等)和世界级海洋研究所(如斯克里普斯、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共同致力于构建密切合作的海水养殖科研网络体系,重点研发与海水养殖及其配套产业相关的各类高新技术项目(具体涉及种苗孵化、贝类养殖、藻类培养、饲料加工、封闭式循环系统构筑和生物医药产品安全等方面)。2014年,为进一步推进阿拉斯加帝王蟹产业的高效发展,NOAA支持开展了阿拉斯加帝王蟹科研、康复和生物学计划(AKCRRAB),主要进行帝王蟹孵化饲养实践研究工作。在重视科学研究的同时,美国海水养殖管理部门实践中还积极构建“养殖技术研发、养殖技术教育和养殖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海水养殖技术推广体系[6],有效推动了海水养殖科技成果的转化,海水养殖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显著提升。

  2.4 配套产业体系的有力保障

  经过长期的努力发展,美国海水养殖业目前已形成由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支撑、相对完善的水产品物流服务网络和四通八达的渔业信息网络[7],还构建了品种合理养殖、产品深度加工、成品分类销售的高端产业链体系,协同种苗业、饲料业、制药业和加工业等配套产业共同促进海水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体来看,起步于19世纪中期的美国种苗业在19世纪90年代已实现鲑鱼、比目鱼、龙虾等鱼苗的规模化培育。此后,随着水产养殖高新技术的不断突破,现阶段已能规模化培育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海珍品鱼苗(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罗湾的红鲍苗种孵化场等)。在饲料业方面,美国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直径50~1 000μm的胶囊饲料配方,用以人工养殖藻类和甲壳类。目前,美国95%以上的水产养殖饲料为绿色高端膨化饲料,有效满足了全国海水养殖业的饵料需求。同时,美国海水养殖管理部门十分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实践中严格实施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体系,防疫制药业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严格监管下也实现了稳定发展。另外,历史悠久、技术发达的水产品加工业也为美国海水养殖取得较高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例如,创办于1915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hesapeake Fishco加工厂目前已成为年产万吨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其水产加工品畅销世界各地,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2.5 产业协会组织的协同配合

  尽管美国海水养殖业的起步较晚且规模有限,但其生产集约化程度和经营服务社会化程度相对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缘于美国政府管理部门的有效统筹和科研网络体系的强劲支撑,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其海水养殖产业协会组织的突出贡献。具体而言,为维护渔民长远利益、规范养殖过程管理和强化产品流通服务,美国在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和阿拉斯加5个海区均成立了涉及鱼类、贝类养殖、饲料加工等并涵盖生产、加工、批发、流通各个环节的海水养殖产业协会组织(如国家海洋产业协会、太平洋海鲜加工商协会、美国大豆协会等)。海水养殖产业协会均由从业业主组成并自由选举负责人,其对内的职责主要是积极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合理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和有效维护业主合法权益,其对外的职责主要是保持与政府管理部门及相关利益团体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维护本行业的切身利益。

  3 经验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能逐渐攀升,但近海养殖空间日益萎缩、养殖海域水质恶化、海水养殖动植物病害多发、海水养殖主体抗风险能力不足、配套产业体系发展滞后等现实问题仍然严重制约着现阶段中国海水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8]。总的来看,中国海水养殖总量已经不小,当前重点不在于数量的扩张,而在于通过调整、优化和提升,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纵观美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历史,正是其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有效统筹作用、紧密依赖海水养殖科技的支撑力量、科学协调配套产业与产业协会组织的协同发展,才成就了美国海水养殖业的高效发展。展望未来,中国海水养殖业的高效发展应积极借鉴美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经验,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3.1 尽快建立养殖生态管理模式,完善海水养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针对中国养殖海域水质恶化的突出问题,尽快构建基于海陆一体化和区域海洋管理的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管理模式,实现由单一分散型海洋管理模式向以海洋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可持续管理模式的转变。一方面设立海岸带综合管理部门,统一规划、联动开发,实现海陆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陆源污染的影响;另一方面成立基于生态系统的区域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最大限度地减少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机会。同时,加快《海洋渔业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国海水养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3.2 强化海水养殖科技支撑作用,重视海水养殖技术创新及实践推广工作

  针对中国海水养殖动植物病害多发的发展瓶颈,实践中可以借鉴美国海水养殖经验,重点依托科技创新尽快实现突破。一方面,鼓励并支持国内重点海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和涉海高校(中国海洋大学等)合力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海水养殖科技研发平台,重点开展优质种苗培育繁殖、病害防治、养殖饵料营养开发、深水网箱研发等科技创新研究。另一方面,加快海水养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积极发挥海洋水产技术推广站的作用,以此推进中国海水养殖业的绿色协调健康发展。

  3.3 加快海水养殖产业合作组织建设,提升海水养殖生产的组织化水平

  针对中国海水养殖主体抗风险能力不足的现实,积极借鉴美国海水养殖产业协会组织发展经验,鼓励和支持各类海水养殖主体自主成立专业化的海水养殖合作组织,实践中由其负责统一选购优质苗种、养殖技术培训、购置绿色饵料、防治养殖病害、整体宣传推广和协调产品包装销售等,在降低海水养殖主体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合作组织成员的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国海水养殖业的生产组织化水平。

  3.4 完善海水养殖配套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海水养殖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针对中国海水养殖关联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未来中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应致力于科学构建“生态养殖+精深加工+智慧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架构,加快推进海水种苗产业、养殖饲料加工业、养殖防疫制药业和海水养殖保险业等关联产业的协调发展,重点依托海水养殖合作组织积极推广海水养殖订单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海水养殖关联配套产业的协调发展,以期实现中国海水养殖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注释:

  ①NMFS统筹负责全国海洋生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管理工作,其实行垂直领导,共有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和阿拉斯加5个管辖海区,内部设有渔业管理处、渔业研究处、观察员项目处和法律执行处4个部门。截至2016年1月,NMFS共负责管理美国专属经济区内包括无脊椎动物、海洋哺乳动物在内的473种海洋生物及溯河产卵鱼类。

  ②文中相关数据均来源于FAO渔业统计。

  参考文献:

  [1]樊祥国.美国的水产养殖业见闻[J].乡镇论坛,1994(16).

  [2]陈宗尧,吴祥明.美国渔业及其管理简介[J].中国渔业经济,2004(1):53-55.

  [3]薛晓明,罗刚,李颖.美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J].世界渔业,2013(10):43-45.

  [4]刘邦海,慕永通.美国水产养殖最佳管理实践(BMPs)浅介[J].河北渔业,2016(1):49-52.

  [5]陈刚,陈卫忠.对美国渔业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1(3):238-241.

  [6]金炜博,杨冰,汪艳涛.国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构建及其经验启示[J].世界农业,2015(7):18-23.

  [7]李季芳.美国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0(11):57-60.

  [8]卢昆,高晶晶,郝平.我国海水养殖资源开发评价及其支持政策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6(3):95-103.

上一篇:

下一篇: 松原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粮食总产量达7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