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供销社工作 >> 理论研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供销社作用

2006-10-30 作者:

全省供销社调研报告理论研讨交流会材料


省供销社办公室 李国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这次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伟大战略决策,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实践;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力手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供销社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二次创业、再度辉煌,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意识;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供销社强化社会职能,构筑为农服务体系,提高为农服务功能,赋予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供销社开拓农村市场,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综合实力,提供了更加活跃的市场环境;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供销社改造基层网络,搭建基层服务平台,强化前沿服务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供销社系统职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转变观念,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提高为“三农”服务自觉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供销社应当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一、供销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决定了供销社工作的出发点是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系列化服务,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其落脚点是大力推进业态改革和组织创新,推进基层网络建设和社有企业发展,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组织和队伍建设,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高为农服务本领和水平。一直以来,供销社正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为农服务宗旨,从计划经济保障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到市场经济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其他合作经济组织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供销社有着健全的为农服务网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的骨干力量。供销社是我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农村商品流通工作,在指导农业生产,保障农民生活,建设农村经济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近年来,供销社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农村经纪人协会;实施“新网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农资供应、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供应、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四大主体经营网络平台;结合“三大工程”建设,即:“一社二店入村服务工程”、“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在农村建立了综合服务社和生产生活资料便民店。供销社系统现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协会组织网络、连锁经营网络和便民服务网络,为农服务功能得到强化,已经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骨干力量。2005年底,供销社系统组织农民兴办的较规范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万个,入社农户499.5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57.1亿元。创办各类行业协会10961个,发展农民经纪人会员14.8万人。目前,全系统共有2491家企业开展了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发展连锁配送网点16.9万个,配送中心600多个,连锁经营额突破1000亿元。全系统各类经营服务网点42万多个;收购加工和经营销售农副产品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13家;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综合利用的企业4240多家。另外,还有2.2万个乡镇基层供销社、13.3万个村级综合服务社(站)。
供销社有丰富的为农服务经验和本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其活跃的重要力量。供销社在日用工业品、化肥、农药、农膜、棉花、茶叶、烟花爆竹、废旧物质回收利用、农产品和土特产品等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为农服务的经验和本领。一直处在发展农村经济,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沿。期间,也树立了不少典型,创造了不少品牌,在农村市场已经取得了百姓的认可和信赖,有着较好的信誉和知名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新型的合作社蓬勃发展,我国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发展了如住宅合作社,文化合作社,电子合作社,老年人合作社等,学习并积累了合作社发展的先进经验,为推动合作社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2005年,供销社系统以合理价格保质保量供应化肥6865万吨,占社会供应总量的60%左右;收购棉花308万吨,约占社会收购量的56%;直接收购和交易的农产品达1377亿元。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6130亿元,汇总盈利65.8亿元,创历史新高。全系统资产总额达到64.9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772.7亿元,上缴各种税费64.9亿元。这些积极而深刻的变化,标志着供销社为农服务正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供销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生力军。市场开放以来,供销社的经营内容涉及诸多领域,为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国内竞争的需要,供销社注重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养,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对基层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优化基层人力资源,强化人才建设,提高基层领导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供销社基础和前沿的为农服务功能奠定坚实基础。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供销社系统县社主任培训班已经举办了15期,有2000多名县社主任参加了培训,县社主任培训已经全部结束。截至去年上半年,全系统获得供销合作社行业特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6978人,其中初级、中级分别为4885人和6642人,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为5105人、315人和49人。全国供销社系统现有职工430万人,服务于“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诸多领域,其中不乏高学历、高素质的顶尖人才, 其中有很多是“三农”服务战线上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具有超前思维和开拓精神,善于学习,有知识,懂法律,业务精通,有的是创新发展的带头人,有的是业务骨干和行家里手,他们完全能够适应形势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现代经营领域对高科技、高效率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他们有全心全意为农服务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奋发精神,不断创新、永不言止的进取精神。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深知社会主义荣辱,他们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力军。
供销社是构建农村市场经济新机制的重要依托和有效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明和进步对“三农”第一次真正的“反哺”。要完成这一伟大的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来完成。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的主体或“主角”却是农民。那么,如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直接有效地贯彻执行下去,则需要政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以执行和推进。供销社正是这些积极因素中一支重要力量,一个直接与“三农”对接的主要因素,一个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供销社系统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有遍及全国城乡各地的服务网络。其中:基层供销社2.6万个,县级供销社2365个,地市级供销社337个,省级供销社31个和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共有社员1.8亿户,职工430万,经营网点50多万个。在大中城市有为农服务的企业集团和配送中心,在中小城市有配送分中心和连锁店,在乡镇和农村有综合服务社、专业服务社和便民店。供销社一直承担着为“三农”服务的政府职能。从计划经济生产生活物资的调拨和供应到市场经济农村市场流通的保障以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政策职能转变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供销社是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得力抓手。供销社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发展公益性、中介性服务项目,发展社区服务中心,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供销社参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成本,满足了农民多层次的需求,实现了农村生活社区化,并有效启动了农村消费市场,是农民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好帮手。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供销社这一社会资源,直接有效地服务于“三农”,减少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挥社会资本的最大效能。
二、供销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部署,为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摒弃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的思想束缚,从传统体制、机制中跳出来,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牢记为农服务宗旨,坚持合作制方向,大力弘扬合作社精神,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切入点,在破解“三农”问题中找准突破点。我们要积极构建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强化社有企业发展和基层网络建设,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促进作用;在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龙头作用;在鼓励引导农民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骨干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
(一)积极构建现代商品流通体系,精心打造农民消费放心工程。温家宝总理指出:“要鼓励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要充分利用供销社经营网络,为农民消费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流通体系。”这是站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的决断。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构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能够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推动农民消费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化,扩大工业生产需求,增强流通企业实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整合优化流通资源,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引导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良性循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进而能够解决农村市场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能够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有效降低商品流通经营成本,为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搭建现代化的平台,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供销合作社是我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力量,具有几十年从事农村流通的工作经验。在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农村市场竞争秩序还不井然,还存在商品龙蛇混杂,真假难辨,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的今天,供销社要承担起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新体系的重任是责无旁贷。我们要对传统的经营网络进行改造,构筑起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在系统形成至上而下的统一门店、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物畅其流、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现代商品流通新体系,完全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市场开拓。让农民买到物美价廉的日用工业品,使农产品卖上个好价钱,让农民用上放心肥、吃上放心食品和药品。打造出农民的放心消费工程,促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市场化进程,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宽裕。
(二)积极构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深化农村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发挥合作优势,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生产,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搭建销售平台,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突出工业拉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有效载体,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能够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分散的、弱小的,单打独斗的个体经营者的弱势地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有效补充。我们要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巩固和扩大组织基础,加快自身职能转变,大力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农村经纪人协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大系统协会上下联合力度,积极发展专业强社和经纪强人,加强对协会会员队伍和经纪人队伍的培训。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对农民开展种植养殖的引导作用,对农民科学种田的指导作用,对农民科技知识的普及和辅导作用,对农民市场供求信息的传导作用,以及加强农民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倡导作用,在法律咨询、人才培训、品牌营销和政策协调等方面发挥综合服务作用。构筑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新网络、搭建为农服务新平台,以此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实现农民生产和经营的有效结合,实现以强带弱,以局部辐射全局,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助农增收。
(三)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和补充。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够解决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与大市场不能有效衔接的矛盾,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途径,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带动力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供销社要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村市场大力发展龙头骨干企业,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带动功能。通过与订单农业和农产品基地有效对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要建立一批优质、绿色农产品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发展优质、生态、绿色、无公害新产品。要不断创新龙头骨干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的运作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双向开拓,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实现产业化发展与国际化标准的有效对接。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农民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围绕提高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而发展壮大。
(四)积极推进基层社改革和发展,提高供销社为农服务前沿的功能。供销社践行“三农”服务宗旨,实现助农增收,其服务社会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基层社。基层社根植农村、心系农民、服务农业,是供销社的生存之本、立命之基。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基层社的改革发展,按照“改造和新建并举,以新建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有效形势,因地制宜、因社制宜改造基层社。根据服务范围和经营内容可以建立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根据服务辐射的范围和区域可以组建中心社或联合社;按照产权方式及出资人职能可以改造重组为股份制企业;根据经营态势可以兴办成连锁经营网络门店。同时,要加快基层社的发展,在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基础优势,提高基层市场竞争能力,利用点多面广,贴近农民、农业和农村的便利条件,及时了解农村市场供求状况,为切实满足农民实际需求,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做出努力。
(五)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供销社为农服务水平。第一,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正日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农信息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助农增收中,越来越显现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供销社要想在信息社会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必须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我们要在原有信息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基层信息网络建设,把信息网络建设到村屯,能够直接为农民提供科技致富信息。同时,加强网络维护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现代化网络和信息管理应用人才。第二,要大力加强基层社职工队伍建设。要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基层服务“三农”的本领和水平。第三,要加强农村经纪人的教育培训活动。采取集中办班培训、以会代训、网络培训等多种有效形式,培养一大批农村经纪领域领军人物,树立农村经纪人的诚信意识,提高影响力,提高信誉度,提高农村经纪人的开拓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带户功能。第四,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力。教育培训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文明的有效手段,我们要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并长期开展下去。

上一篇: 试论省直企业发展十个创新

下一篇: 关于对我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