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供销社工作 >> 供销社会议

王守臣副省长在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03-10 作者:

全省供销社工作会议领导讲话材料



王守臣副省长在全省供销合作社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226日)



同志们:


春节刚过,我们就召开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首先,我给大家拜个晚年,并借此机会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多年来一直奋斗在为农服务一线的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慰问!向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供销合作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国供销社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供销合作社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一会,晓波同志将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局,2007年供销合作社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供销社工作是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2007年,省供销社党组和领导班子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各级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局,锐意改革谋发展,大胆创新激活力,为农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总社四届四次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供销合作社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供销合作社十几年来的发展史,是由亏到赢的奋斗史,是由弱到强的发展史,也是由衰到兴的创业史。近两年来,全省供销社的工作成绩十分突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了新发展,求得了新突破,创造了新业绩。去年,全省供销社在全国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获得一等奖,受到全国供销总社的表彰奖励。总结去年来的工作,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一是新网工程快速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一年多来,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作用,大力实施了以“五个体系、一个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新网工程建设,培育了“吉农连锁”信得过品牌,发展吉农连锁网点1286个,联合国内外212家农资生产经营企业成立农资流通协会,发布“诚信助农宣言”,开展评选农资诚信经营企业活动,有效规范了我省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同时,通过对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医药等经营网络的现代化改造,积极探索了放心消费品下乡和优质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新方式,收到了明显效果,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到目前,全省发展各类配送中心90个,各门类连锁店、便利店等经营网点7700多个,覆盖了43%的行政村。实施新网工程以来,供销合作社系统累计供应化肥479.5万标吨、生活资料消费实现28亿元,推销农副产品金额31亿元,安排城乡劳动力就业5万多人。通过实施新网工程,净化了农村市场,帮助农民实现安全消费;打造了畅通工程,进一步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发展了循环经济,改善了城市卫生环境;拓展了服务功能,改善了农民消费结构;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壮大了供销企业,增强了为农服务的实力。


二是农村合作经济加快发展,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进一步提高。近些年来,供销合作社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变化的需要,认真研究农民分散生产与联合经营问题,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20031月,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成立了吉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2004年初又成立了吉林省农村经纪人协会。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省、市、县、乡四级农协和经纪人协会组织体系已经全部建立健全。全省由供销合作社引领创办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5200多个,引导和扶持发展的农村经纪人8.5万人,参与农户36万户,带动农户15O多万户。2007年,全系统开展了培育100个专业合作强社、100名经纪强人的“双百强”活动。累计培训农民近18万人次,其中有7300多名农产品经纪人、3000多名庄稼医生和2600多名废旧物资挑选工获得了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每年为农民供应生产、生活资料金额65亿多元,为农民推销农副产品金额达50多亿元。省农协被民政部评为先进民间组织。省供销合作社被全国总社授予“农产品经纪人科技培训示范站”通过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而且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


三是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助农增收效果明显。去年,各级供销合作社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自觉履行服务“三农”的重要职责,努力构建和完善为农服务体系。第一,发挥主渠道优势,努力做好化肥等农资供应。2007年全省供销合作社供应各种化肥281.2万标吨,占社会供应量的70%以上。同时,切实承担起国家和省25万吨化肥商业淡季储备任务,为农民减少支出6亿多元。这些工作为我省粮食丰收打下了重要基础。第二,发挥供销优势,推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各级供销合作社结合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建立了一批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截止目前,全系统共有销售和加工型龙头企业117个,其中梨树的植物油、蛟河的粘玉米等5户企业成为省部级重点龙头企业,订单农业销售额15.26亿元,建立农产品基地218, 带动农户120.6万个,为农民实现收入19.21亿元。第三,发挥网络优势,积极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一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为农民测土配方施肥220多万亩,采集土样403个;建立庄稼医院522所,培训庄稼医生120余人,巩固和完善“吉禾网”和“黑土地信息连锁互动网”,扩大对农民信息覆盖面,每年向农民发布各类信息5000多条,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是切实履行服务职责,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几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认真坚持为“三农”服务宗旨,切实履行服务“三农”职责,积极争取各方面对供销社工作的支持,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30号文件、基本解决了县级供销社机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成立了省政府新网工程协调领导小组、设立了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争取到了国家新网工程财政专项发展资金、建立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的认可,重塑了新时期供销社的良好形象,扩大了影响,为供销合作社今后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省委、省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工作是满意的。


二、准确分析供销合作社面临的新形势,又好又快推进2008年各项重点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主要是做好强基础、保安全、促增收、抓服务、重民生、建制度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目标任务已经明确,现在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继续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发挥好有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经营网络、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等优势,立足三农,履行职责,坚定改革发展方向,切实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为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做出应有的贡献,不断开创供销社工作新局面。今年重点要在努力成为“三个力量”上取得突破:


(一)大力实施“新网工程”,努力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当前,由于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制约,我省农村商品流通还存在着网点不足、设施陈旧、手段落后、成本较高、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开拓农村市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供销社作为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力量,通过近些年体制、机制和经营业态的创新,供销社有条件、有能力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尤其是通过实施“新网工程”,促进放心农资、日用品、药品下乡和绿色农产品进城,满足消费,拉动消费,刺激消费,进一步启动农村内需,繁荣农村市场。2008年要重点建设好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特别是要针对今年农资市场发生较大变化,化肥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货源紧缺,价格上涨的新情况,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抓紧组织调运,确保春耕物资供应。今年省政府决定增加化肥淡季储备,建立化肥市场风险调节基金。各级供销社要认真履行好国家和省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的政治任务,各市州、县(市)也要尽快建立化肥淡季储备制度,千方百计降低进货成本,平抑农资价格,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今后五年,全系统要实施好“533” 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工程,即:在全系统建设农资连锁经营网点5000个,实现年经营化肥总量300万标吨,年经营额30亿元。通过培育“吉农连锁”品牌,大力实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工程,形成以省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县、乡(镇)直营店为骨干,以连锁加盟的“农家店”为基础,构建多元化、连锁化、城乡互动式的现代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以此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利益,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要加强农副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坚定不移地把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供销合作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自身发展的切入点,通过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设生产基地,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市场,带动农户扩大农产品销售,把我省绿色优质农副产品打入大中城市,打造农产品畅通工程,结合日用消费品连锁超市的建设,促进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同时,要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对廉价药、放心药的需求,加快再生资源、农村医药、烟花爆竹等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革和建设,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开展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与农民联系的最直接、最紧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的基层社组织体系,夯实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基础尤为重要。省供销社把2008年明确为“基层社发展年”,决定用3-5年的时间使基层社的数量、组织形式、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都有较大突破,我非常赞成。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不断加快基层供销社体制、机制、业态创新,使其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围绕农民生产、生活、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庄稼医院、乡村超市等多种服务和流通形式,完善服务网络。要突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供销社大院,采取县社参股、职工集资、农民入股,与有关部门联办等多种形式,建立村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施六个一进村服务工程,即:每个服务中心基本具备一个农资超市、一个日用消费品超市、一个农副产品收购点、一个浴池、一个合作医疗室或药店、一个文化娱乐健身室,条件好的还可兴办养老院、幼儿园等。要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试点村镇的整体规划中,切实对农民实行“一站式”服务。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民主选举,让农民社员参与基层社管理。加强对农民社员的培训,提高社员素质和能力。


(三)积极引领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成为农村经济合作的带动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欧美、澳新、日韩等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既是市场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合作经济发达、合作社体系完善的地区。在美国,由合作社加工的农产品占总量的80%,供应的化肥、石油占40%以上。法国农业合作社年收购额占全国粮油的75%,猪肉生产占89%,饮用葡萄酒占60%。荷兰农业合作社奶制品市场占有率为83%,园艺花卉为70%,水果蔬菜为57%。我国一些发展快的地方和许多成功的典型,也充分说明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就是要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多年来,供销合作社在发展中国特色合作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收到了显著成效。今后要继续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一千个专业合作社、一千个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今后三年,要大力开展“培育万名经纪强人、创建千强专业合作社”活动,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要积极参与实施省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春风工程”行动计划,加快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庄稼医生、农民废旧物资挑选工,推进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强化农民素质,提高农民进市场、闯市场的本领。


三、切实加强领导,努力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把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供销合作社是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供销合作社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积极主动帮助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要按照省里有关要求,支持、鼓励供销合作社实施“新网工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并纳入各级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总体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享受国家和省里的相关扶持政策。要鼓励各级供销合作社以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新办法和新途径。


二是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选配到领导班子中来。要保持供销合作社机构的稳定,不能随意撤并,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要保持供销合作社资产的稳定。供销合作社的资产是在社员股金、政策扶持、社会捐赠等基础上,经过长期经营积累形成的,属于社员所有的不可分割的集体共有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平调、私分、侵占。在企业改制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不得无偿量化、分掉社有资产。


三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2006]30号文件,加大对供销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切实解决好省、市、县供销社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问题;全面落实好县(市)级供销社机关工作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问题。各市州、县(市)要按文件精神,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本级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把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作为服务和支持“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切实有效的扶持措施,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


同志们,2008年的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抓好落实。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 王守臣副省长在全省供销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下一篇: 田学仁副省长在全省“新网工程”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